虚述
返回本版】  【发表帖子】  【回复帖子 浏览量  685      回帖数 0
dingweichang    等级  

楼主 发表于  2008/12/21 16:15:22    编 辑   


心随路转,路转心宽;但务耕耘,不喜不惧。

 天上浮云似白衣,斯须改变如苍狗。古往今来共一时,人生万事无不有。世界万物都处在动态变化之中,人生也无法摆脱这永恒的宿命。在人生的某个阶段,“没有人不渴望了解与自己有关的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”,因为倘若错过了真相,人生的一切抉择就如同冒险;而生命只有一次,怎能承担得起浑浑噩噩的漠然?更何况对于那些有理想、有追求的人。 

 在这浩瀚无垠的宇宙时空中,一切生命都只是沧海一粟,那些人性相通的——既然相遇——理应都是生命的贵客。是他们,给予了粉碎偏见的武器和探索世界的勇气。“生命的印象是需要流淌的,坚硬的成见和模式被一遍遍冲刷,摇摇欲坠,土崩瓦解。”真相从来不会轻易浮现,很多时候人只是被表象蒙蔽着双眼。对同一个事物,不同的人,站在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理解;同一个人,在不同时刻,对一件事的看法也可能会截然相反。永远存在不为人知的事实,永远存在无法走进的盲区。之前不以为意的,在日后看来可能要倍加珍惜;而那些深信不疑的,到最后可能发现原来是自己欺骗了自己。小时候,把父母的照顾看得习以为常;长大了,才感受到十几年如一日的艰辛承载了多么深沉的爱与责任。现实中,在做出评判或表达观点时总会出现跟风随溜的现象。不是没有判断,而是因为这样不会有离群的风险;但同时也少了思想的创新。

“没有调查,就没有发言权。” 这句八十年前的行动口号,在今天看来也不过时。“坐一室而见四海”显然只是荒诞的谬论。对于一件事,一味地寻找支撑自己观点的依据,可能永远得不到正确的结论。也许从一开始,出发点就是错的。基辛格常说一句话,“如果你掌握我所掌握的一切信息,你会完全同意我的观点”,但这种假设往往是无法实现的。我们只能尽可能多的去了解相关的事实,以使真相尽可能多的得以呈现。但是,关注对象总存在更高的角度,总有更大的背景。就像两个国家,只能不断地去扩大共识,而不可能达成完全的一致。成见会长期存在。如今,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还很遥远,但有梦想,有机会,有奋斗,未来将掌握在自己手中;而若没有,人类将格外孤寂,社会将格外无助,整个世界将乱成一团。——自由的生活离不开信仰。

 想起以前看到过的一个笑话——列宁有一次发表演讲:“共产主义已经出现在地平线上。”台下有个工人问身边的教授:“什么是地平线?” 教授说:“地平线是一条假想的线,天和地在那里相接,但是当你走近它时,你就会发现它会离开你,然后又出现在远方。” ——地平线虽是假想的,但同时也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啊。不同的解读,完全两种含义。

 原本以为,人应该从一开始就要为理想而奋斗终生。可慢慢发现,理想不应该遭到茫然认知的劫持,而应是反省唤醒的内在渴望。这才是行程的起点。生活,就是要“保持探寻一切事物真相的好奇的天性”。这本是与生俱来的特质。但在形成独立思想之前,思维就被灌输了或多或少的成见。禁锢在思想的樊笼中,就像盆栽培育中的炼苗、蟠扎。这是取向形成的基础,但也难免会造成“三观”的扭曲,而这可能会成为未来路上最大的障碍。成长就是要客服这些“不合时宜”的成分,生长出一片独特的风景。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改革,人也是如此。但我总觉得有这样一种境界:人之于自己的追求,就像之于阳光,“有之不觉,失之难存”,在不经意间享受探索的乐趣。这终将难以企及,但应该心向往之。 

 就像战争没有绝对的胜利一样,有很多事情无以辩白,但面对它们,我必须学会感恩。忘了是谁说过,“一个人如果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,就能够忍受任何一种生活”。生活怎么能用来忍受呢?人生本来就是一场奇遇。有些经历会被遗忘,有些记忆会变得模糊,但总有些东西,每当想起,心里就会油然而生一种格外的熟悉。越是自然的,越能感受到亲近。

 仰望星空,脚踏实地; 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在哪个山头,砍哪个山头的柴。立足本职,践行真知。凡事“禁大言以务实”,局外的呐喊没有多少益处。“一勤天下无难事,人间万事出艰辛”。无论起点有多低,只要付出足够多的努力,就一定能到达同样光辉的顶点——之于国家,之于个人,都是这样。

 悟则易悟,了却难了;心缠几务,虚述人外。



1
表情
所有内容均为会员自愿发表,并不代表本站立场.

您输入的密码有误,请重新输入